“菌”临腊味:恒温恒湿箱里的一场零污染守卫战
2025-08-06 12:30 0次
一、试验目的
1.检测腊肉样品中是否存在活菌(如细菌、霉菌等微生物),验证其无菌状态或微生物污染程度,评估腊肉的加工工艺及储存安全性。
2.探究恒温恒湿培养箱在腊肉微生物培养中的适用性,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,为微生物生长提供适宜环境,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。
3.为腊肉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控制、保质期评估及质量标准制定提供数据支持。
二、试验步骤
1.样品与设备准备
- 选取3份同批次腊肉样品(经腌制、烘烤加工,包装完好),编号为1#、2#、3#。
- 准备无菌操作工具(如手术刀、培养皿、移液枪等),经高压蒸汽灭菌(121℃,20min)后备用;选用营养琼脂培养基(检测细菌)和孟加拉红培养基(检测霉菌),灭菌后倾注平板。
- 检查恒温恒湿培养箱的温控精度(±1℃)、湿度控制范围(40%~90%RH),确保设备正常运行,分别设定细菌培养条件(36℃±1℃,湿度70%RH)和霉菌培养条件(25℃±1℃,湿度85%RH)。
2.样品处理与接种
- 无菌环境下,将每份腊肉样品切成10g小块,放入含90mL无菌生理盐水的均质袋中,均质1min制成1:10稀释液,再梯度稀释至10⁻³、10⁻⁴。
- 取各稀释度溶液0.1mL,分别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和孟加拉红平板,每个稀释度做3个平行。
- 同时设置空白对照:取0.1mL无菌生理盐水涂布于同类型培养基平板,排除环境或操作污染。
3.培养与观察
- 将接种后的营养琼脂平板置于36℃、70%RH的恒温恒湿培养箱中培养48h,观察细菌菌落生长情况。
- 孟加拉红平板置于25℃、85%RH的培养箱中培养5d,观察霉菌菌落生长情况。
- 培养结束后,计数平板上的菌落数(CFU/g),计算每份样品的微生物含量(选取菌落数在30~300之间的稀释度进行统计)。
三、试验结论
1.微生物检出结果:1#、2#样品的营养琼脂平板和孟加拉红平板均未检出菌落(空白对照亦无菌落),表明这两份样品处于无菌状态;3#样品的10⁻³稀释度营养琼脂平板检出平均32个细菌菌落,孟加拉红平板未检出霉菌,计算得细菌含量为3.2×10⁵ CFU/g,存在细菌污染。
2.培养箱适用性:恒温恒湿培养箱在试验中温度、湿度控制稳定,细菌和霉菌在对应条件下均能正常生长(若有污染可清晰检出),确保了微生物培养的有效性和结果的可靠性。
3.工艺评估:1#、2#样品无菌状态说明该批次腊肉部分产品加工工艺(如杀菌环节)控制有效;3#样品的细菌污染提示生产过程可能存在卫生漏洞(如包装前二次污染),需针对性改进。
综上,恒温恒湿培养箱可有效用于腊肉的无菌试验及微生物检测,本次试验中多数样品无菌状态良好,个别样品存在细菌污染,需进一步优化生产卫生管理,以保障产品安全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