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温恒湿培养箱:熟食品质研究的 “微环境裁判”

2025-08-12 10:44 0

       一、测试目的
       熟食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,温湿度变化易导致微生物滋生、质地改变及风味流失,影响其品质与安全性。本研究旨在利用恒温恒湿培养箱模拟不同储存环境(温度、湿度),探究温湿度对熟食(如卤味、酱肉等)的微生物总数、质构、色泽及感官品质的影响,明确熟食的最佳储存条件,为延长保质期、保障食用安全提供数据支持。
       二、测试步骤
       (一)测试前准备
       1.设备与样品准备:选用温度范围10℃~60℃、湿度范围40%~90%RH的恒温恒湿培养箱,校准温湿度传感器,确保控制精度(温度±1℃,湿度±5%RH)。选取同一批次、包装完好的卤鸡腿(代表性熟食)作为样品,共30份,每份50g,记录初始状态(色泽、气味、质地)。
       2.辅助工具准备:准备菌落总数检测所需的培养基(营养琼脂)、无菌培养皿、移液枪等;质构仪(检测硬度、弹性)、色差仪(检测色泽L*、a*、b*值);以及感官评价表(邀请5名专业人员从气味、口感、色泽三方面评分,满分10分)。
       (二)测试过程
       1.分组设置与储存处理:将样品分为5组,每组6份,分别置于恒温恒湿培养箱中,设置不同条件:
       - 组1:10℃、40%RH(低温低湿)
       - 组2:10℃、70%RH(低温中湿)
       - 组3:25℃、40%RH(常温低湿)
       - 组4:25℃、70%RH(常温中湿)
       - 组5:35℃、70%RH(高温中湿,加速试验)
       每组每天取出1份样品进行检测,连续监测6天。
       2.各项指标检测:
       - 微生物检测:取样品25g,无菌操作下均质处理,梯度稀释后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,37℃培养48小时,计数菌落总数(CFU/g)。
       - 质构与色泽:用质构仪测定样品硬度(g)和弹性(无单位);色差仪测定色泽参数,记录L*(亮度)、a*(红度)、b*(黄度)值。
       - 感官评价:由专业人员按标准对样品气味(有无酸败味)、口感(软硬、多汁性)、色泽(是否变暗、发灰)打分。
       (三)数据整理与分析
       统计各组每天的菌落总数、质构、色泽及感官评分数据,绘制变化曲线,分析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各项指标的衰减规律,确定熟食品质劣变的临界值(如菌落总数≥10⁵ CFU/g为不合格)。
       三、测试结论
       1.温湿度对微生物滋生的影响:高温高湿环境加速微生物繁殖,组5(35℃、70%RH)在第2天菌落总数即达10⁵ CFU/g(超标),第4天超过10⁷ CFU/g;而低温组(10℃)微生物增长缓慢,组1和组2在第6天菌落总数仍低于10⁴ CFU/g,其中低温低湿(10℃、40%RH)抑制效果更优。
       2.对质构与色泽的影响:随着储存时间延长,熟食硬度逐渐增加(口感变硬)、弹性下降,色泽L值降低(变暗)、a值下降(红度减弱)。常温组(25℃)较低温组变化更明显,组4(25℃、70%RH)第6天硬度较初始增加40%,L*值下降15%;而高湿环境(70%RH)比低湿(40%RH)更易导致样品表面发黏,加速质地劣变。
       3.感官品质变化:组5在第3天出现明显酸败味,感官评分降至5分以下(不合格);组1和组2在第6天仍保持较好气味和口感,感官评分分别为7.5分和7.0分。
       4.最佳储存条件:综合来看,10℃、40%RH是该熟食的最佳储存条件,可在6天内保持微生物总数合格、质构与色泽稳定及良好感官品质。恒温恒湿培养箱通过精准模拟环境,为熟食储存条件优化和保质期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,对保障熟食品质与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 
(责任编辑:luohe)

上一篇:红酒窖藏的“风味守护者”:恒温恒湿设备在酒类储存领域的应用
下一篇:没有了